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小东书吧

在百度中输入:怀柔张小东 即可进入本站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在人生的旅途中,始终奉行“排除干扰,干实在的事,合理安排,干有效的事,管好本行,干份内的事”的工作思想,坚持“复杂的事简单想,简单的事认真做,认真的事重复做,重复的事创造性做”工作原则,喜欢为人低调的行事风格,信奉与人为善、善待他人的处世方法,追求宠辱不惊、去留无意的淡泊心境,是一件无憾而又幸福的事情。 愿与您一起行走、成长、追梦!

读于永正《教海漫记》有感  

2016-05-10 19:50:00|  分类: 名家名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武训实小 于宁《读于永正《教海漫记》有感》
 最初拿到《教海漫记》这本书,心里还稍稍有些抵触,好厚的一本书呐,哪知开卷一读,却被深深的吸引。原来老师的教学生活也可以写得这么有意思。原来特级教师在教学初期也会遇到和我们一样的困惑,不过采取的措施却略高一筹。下面是我读后的几点体会,现与大家交流:
      
(一)   露一手。
       
他刚来学校上班的时候,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很简单。当他第一天来到教室时是一片混乱,尽管使尽从脑中检索《教育学》《心理学》中的有关“法则”,可是用了不起作用,最后只能用罚站、罚蹲、用粉笔头砸等手段来维持秩序。于老师很苦恼。可是,他善于思考,一直在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。不久,雷锋的事迹在报上发表了,音乐余老师教班上学生唱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,可是一连用了两节课都没教会,那时,学校有一架风琴,可是余老师不会弹,全靠嗓子,“我来替你上”,于老师对她说,在这节课上,琴声使学生们陶醉了,歌声清脆嘹亮,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激动,这节课没让老师说一句维持纪律的话。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。自此于永正老师就喜欢“露一手”,尤其是刚接一个新班的时候,他会抓住任何“露一手”的机会,弹琴、拉二胡、唱京剧、绘画、诵读等等。你的本事越大,师德越高尚,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(二)以身作则  在美国,有人做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:把儿童分成四组,每组配一个实验员,待实验员与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了儿童的信任后,主试者分别要求四组儿童为孤儿院幼儿捐款。第一组实验员向儿童宣传应当捐款,同时自己也慷慨捐款;第二组实验员向儿童宣传不必捐款,把钱留给自己;第三组实验员向儿童宣传应当捐款,自己却不捐款;第四组实验员向儿童宣传不必捐款,自己却慷慨捐款。试验的结果是:第一组儿童全部捐了款,第二组儿童没有一个捐款,第三组儿童只有少数人捐了款,第四组大多数人学了实验员捐了款。  实验说明:说教对儿童的影响是微小的,实际榜样却对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。当榜样的言行一致时,教育效果最大。  于老师深深地记住这个实验,不断地规范自己。发现地上有纸屑,它就会立刻弯下腰去拾起来;和学生乘车外出活动,他就会最后一个上车,站在车门口关照学生。处处以身作则,为学生树立榜样。
      
(三)学会思考,讲究办法。
 
       当他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碰到了困难,他总能找到巧妙的办法妥善解决。   人是渴望奖励的动物。但于老师在激励、赞美人时做到真诚、及时。还采用了两段式赞美法:做得好的时候,立即当场赞美一次,工作告一段落时,再重新赞美一下(这次最好时在大众面前,不但可以增加被赞美者的荣誉感,也可产生皆大欢喜的示范效果)
        
2、批评的艺术
       于老师写他的儿子不唱歌是因为小学一年级唱歌时,父亲一句“跑调了,你怎么五音不全?”自此,儿子再也不唱了。女儿曾对他说过一件事:上小学时,她向父亲请教一道计算体积的题。为了帮助理解,父亲作了一幅图,但她怎么也看不懂。父亲批评说:“怎么空间想象能力这么差!”一直到现在女儿总觉自己空间想象能力不行。
       无意的一句话,竟为孩子造成了这么巨大的心理障碍!在这以前,我们对众多的学生说过多少这种“无意”的话?
      
 报纸上曾经刊登过一篇关于夫妻双方切勿当着孩子的面争执的文章。文章说:为了避免争执,在向对方提出批评时,应坚持“我”的说法。例如说:“我感到生气”而不说“你这么顽固”,这样可以避免互相指责。在这样做的时候,尽量说具体一些,如:“你忘了洗衣服,我好恨”而不说:“你真健忘!”  因此在教育学生中于老师就坚持“我”的说法批评学生。下面是批评学生的一段对话:
      
  一位学生未完成作业,居然逃学半天。早上,它照例背着书包上学,中午照例背着书包回家,家长却被蒙在鼓里。
     
  “老师十分生气!不完成作业已经不对了,再逃学,不是更错?你爸爸妈妈知道了,不更生气?于老师不但坚持“我”的说法,连家长也“裹”进来了。
       
他什么也没说,眼皮垂了下来。
     
  我继续说:我怎么也想不明白,你会这样做。要知道,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上午宝贵的时间,而是诚实。我感到痛心。希望不再出现第二次。当然,你爱面子,没完成作业怕批评。但你忘了,逃学不更让老师难以原谅?”
       
老师,我决不会再有第二次了”他发誓。
      
 “我相信你言而有信,不令我和家长失望”
      
  逃学的事再也没发生。
       
读着于老师的文章,我很佩服他善写的精神。文章中写的有的是六十年代刚工作时的事例,可读起来却那么亲切,他也一直说他记忆力不好,可他善于记日记。读《教海漫记》,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。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平凡的,可怎么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呢?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成长的快些,我真希望能抽出时间多读些类似《教海漫记》的优秀教育书籍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